提线木偶戏形成以来,积累了大批传统剧目。其题材主要沿袭宋代傀儡表演"历代君臣将相"故事的路子。绝大多数侧重于表现历史人物的风云际会。除元、清两朝外,对各朝代的历史生活几乎都有所反映。
"四美班"时期所保存的、经厘定的古老传统剧目称"落笼簿",而"五名家"时期,所产生的传统剧目,则称为"笼外簿"或"新簿"。另外,还有一些已经失传或散侠而仅存戏目的,称为"散簿"。
"落笼簿"是"四美班"时期,作为"行头"入笼的意思,是各个"四美班"必备的戏文抄本,共42本,凡400余节:《武王伐纣》、《临潼斗宝》、《楚昭复国》、《七国争雄》、《楚汉争锋》、《吕后斩韩》、《光武中兴》、《三国》(包括:《桃园结义》、《辕门射戟》、《五关斩将》、《越跳檀溪》、《三请诸葛》、《火烧赤壁》、《智取南郡》、《进取四郡》、《入吴进赘》、《子龙巡江》、《五马破曹》、《取东西川》、《水淹七军》、《五路报仇》、《七擒孟获》、《三出祁山》、《六出祁山》、《三国归晋》)、《祯祥》(全名刘祯、刘祥,又名《父子国王》)、《四将归唐》、《仁贵征东》、《窦滔》(又名《织锦回文》、《父子状元》)、《湘子成道》、《黄巢试剑》、《收河东》、《五台进香》、《破天门阵》、《包拯》、《抢卢俊义》、《岳侯征金》、《洪武开天》、《四海贺寿》、《观音修行》、《十朋猜》。每本大多是10节。
"笼外簿"是"五名家"时代在"落笼簿"《四海贺寿》基础上增编的包括《李世民游地府》、《三藏取经》在内的大型宗教民俗戏文《目连救母》,以及清末民初相继产生的,分别在"落笼簿"《岳侯征金》和《抢卢俊义》基础上增编而成的大型连台本戏《说岳》和《水浒》。按照旧例,"场户"凡欲搬演"笼外簿"戏文,必须事先提出要求;而搬演"落笼簿"戏文,则可任雇主随意摘演。
解放后创作的剧目
《解放一江山》(现代剧),编导尤智生,1959年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。
《水漫金山》(神话剧),编剧张秀寅、王冬青,导演许炳基,1959年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;1960年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联欢节比赛,获集体二等奖;1979年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。
《庆丰收》(现代剧),编剧江文,1960年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联欢节比赛,获集体二等奖;1979年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。
《东海哨兵》(现代剧),编导吕文俊,1965年参加福建省木偶戏会演。
《千桃岩》(童话剧),编导吕文俊,1965年参加福建省木偶戏会演。
《放羊歌》(现代剧),黄锡钧根据吕文俊编导的《张高谦》改编,1976年参加全国戏剧调演。
《斗坞山》、《打虎上山》(现代剧),1976年参加全国戏剧调演。
《火焰山》,编剧黄锡钧,导演黄少龙,艺术指导黄奕缺、许炳基,1979年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,获演出一等奖。1987年7月5日,泉州人民政府颁发嘉奖令,表彰《火焰山》上演二千场。该剧多次参加出国访问演出。
《谗猫》(童话剧),编剧黄锡钩,导演黄少龙,1981年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,获优秀剧目奖。
《太极图》(神话剧),编导黄少龙,1987年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,获木偶创新奖,并被选送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。
《劈山救母》(神话剧),编导黄锡钧,1992年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,获剧目奖。
《驯猴儿《钟馗醉酒》、《金童戏双狮》(木偶小品〉,1992年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,获优秀剧目奖。
创作的剧目还有:
《除五毒》(寓言剧);《卖粮储蓄》(儿童剧);《孤岛归帆》、《俩兄弟》、《钢铁小英雄》、《八女跨海》、《张高谦》、《夜航》(现代剧)、《拔萝卜》、《懒猫的教训》、《聪明的猴子》(童话剧);《郑成功》、《陆文龙回祖国》、《大名府》(历史故事剧);《三打白骨精》、《火云洞》、《张生煮海》、《收猪八戒》、《收赤面鬼》(神话剧);《青春梦》、《小沙弥下山》(木偶小品)等。